大满贯最新下载地址
你的位置:大满贯最新下载地址 > 新闻动态 > 心悸:心脾两虚证
心悸:心脾两虚证
发布日期:2025-11-20 00:53    点击次数:78

编辑:丹青 

图片

图片

图片

心 悸

心悸是患者自觉心中悸动,惊惕不安,甚则不能自主的疾病,临床一般多呈反复发作性,每因情志波动或劳累而发作,且常伴胸闷、气短、失眠、健忘、眩晕、耳鸣等症状。西医学中心律失常以及各种心脏病等出现上述症状时,可参考此内容辨证论治。

一、证候类型与治则治法心悸应分辨虚实。主要证候包括心脾两虚证、阴虚火旺证、心阳不振证、瘀阻心脉证等。心悸的治疗,需在辨证的基础上,给予补气、养血、滋阴、温阳、行瘀等治法。基于心悸心神不宁的病机特点,治疗时应酌情配合安神宁心或镇心之法。

图片

二、辨证论治

·(一)心脾两虚证

【症状】心悸气短,头晕目眩,失眠健忘,面色无华,倦怠乏力,纳呆食少。舌淡红,脉细弱。

【治法】补血养心,益气安神。

【方剂应用】

1.基础方剂

归脾汤(人参、黄芪、白术、茯神、龙眼肉、酸枣仁、木香、当归、远志、甘草、生姜、大枣)加减。

2.合理用药与用药指导

(1)饮片选择:

归脾汤出自宋代《济生方》,明代《正体类要》增入当归、远志。人参在脾肺气虚严重时,宜选用生晒参;脾虚便溏者,可用党参代人参。蜜炙黄芪,专走里,补益肺脾之力更强。白术在治脾虚纳差,食少腹胀时,宜选用麸炒白术;在治脾虚湿困,腹胀泄泻时,宜选用土炒白术;在治脾虚食滞,泻下酸臭时,宜选用焦白术。选用炒酸枣仁,偏温,敛津液,安心神效佳。选用煨木香、炒木香,则辛散之力缓,有一定的燥守之力,功专实肠止泻。当归在治血虚兼血瘀时,宜选用酒炒当归;在治心脾两虚有大便稀溏时,宜选用土炒当归。宜选用炙甘草,性平偏温,健脾益气力较强。

(2)煎法服法:

水煎温服,每日2~3次,宜餐后1小时服用;失眠者,宜在中午及晚上临睡前各服用一次。人参宜另煎,兑入其他药液;酸枣仁宜捣碎后入煎剂,亦可研末吞服,每次1.5~3g;大枣宜擘开后入煎剂。全方以补益为主,宜“先武火后文火”煎煮,文火煎煮时间宜长,以出药液量约为加水量的一半以下为度。

【中成药应用】

1.常用中成药(表6-5-1)‍

图片

2.合理用药与用药指导

(1)以上四药均可用于气血亏虚之心悸。心悸兼有脾不统血之便血、崩漏、带下者,宜选用人参归脾丸。心悸兼脾胃虚弱明显者,宜选用复方扶芳藤合剂。心悸兼气血不足严重者,宜选用益气养血口服液。心悸兼血瘀之四肢酸痛者,宜选用消疲灵颗粒。

(2)孕妇、月经期及有出血倾向者慎用益气养血口服液。因含有肉桂,孕妇慎服消疲灵颗粒。周岁以内婴儿及外感发热患者禁用复方扶芳藤合剂。阴虚、痰湿壅 盛者慎用人参归脾丸。阴虚内热、肝阳上亢、痰火内盛之心悸不寐者慎用复方扶芳藤合剂。湿热内盛,痰火壅盛者慎用益气养血口服液。体实有热者、感冒者慎服消疲灵颗粒。

(3)不建议将人参归脾丸、复方扶芳藤合剂、益气养血口服液、消疲灵颗粒中的任意两种或多种同时使用,因皆属重复用药。‍

三、健康指导

1.饮食宜忌

饮食有节,进食营养丰富而易消化吸收的食物,平素饮食忌过饱、过饥,戒烟酒浓茶,宜低脂低盐饮食。心气阳虚者忌过食生冷,心气阴虚者忌辛辣炙博,痰浊、瘀血者忌过食肥甘,水饮凌心者宜少食盐。心悸病势缠绵,治疗获效后应注意巩固治疗,可服人参等补气药,改善心气虚症状,增强抗病能力。

2.日常调护

应经常保持心情愉快,精神乐观,情绪稳定,避免情志为害,减少发病。尤其心虚胆怯、心火内动及痰火扰心等引起的心悸,应避免惊恐及忧思恼怒等不良刺激。注意寒暑变化,避免外邪侵袭而诱发或加重心悸。注意生活规律,劳逸结合。

图片

连载1

图片

文章内容仅供思路参考,不代表本刊观点,非中医药专业人员请勿试药
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

上一篇:阿玛尼创始人乔治·阿玛尼去世
下一篇:没有了

友情链接: